返回官网首页
浙卫青文〔2010〕5号 青年文明号考评细则
作者: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7/03/13 14:59:57

浙卫青文〔2010〕5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

考评细则》(2010年修订)的通知

 

各市卫生局、省级医疗卫生单位:

为适应青年文明号的发展趋势,提高创建工作质量,经多次讨论和征求意见,现将《浙江省卫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考评细则》(2010年修订)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贯彻执行。

 

附:1、浙江省卫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考评细则(2010年修订)

2、考评内容部分项目说明

 

2010年11月5日

抄送:全国卫生系统“号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号手”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厅党组,省直机关团工委。

 

 

 

 

 

 

 

 

附件1:

   浙江省卫生系统省级“青年文明号”考评细则

(2010年修订)

 

项目

         

分值

         

积分

         标 (35分)

1、单位有“青年文明号”活动领导小组,一名党政负责人主管创建活动;创建集体35周岁以下青年比例60%以上。


基本条件。


2、单位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措施得力。

5

方案占2分;措施占13分。


3、单位中符合“青年文明号”创建基本条件的科室、岗位(班组),参加率高。

5

酌情给分。


4、创建集体负责人中至少有一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非护理类集体及复核集体负责人年龄放宽至40周岁。

20

年龄超出15岁均不得分,超6周岁即失去评选资格。


5、单位对受到表彰的“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有具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措施,定期考核、奖惩。

5

考核占2分;奖励情况占3分。


服务类(45分)

6、有醒目的创建标志,工作人员挂牌(号徽)服务,接受监督;按要求推出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

10

创建标志占2分;每发现1人次不挂牌,扣1分,扣完5分为止;根据服务卡内容及作用发挥酌情给03分。


7、体现现代服务理念,并有优质服务措施、服务承诺、便民服务、延伸服务等。

10

酌情给分。


8、在醒目位置设有意见箱(簿)及各级监督电话,至少聘一名特约监督员。

5

反馈通道、反馈质量各占2.5分。


9、每年进行两次30人以上的服务对象满意率测评活动(也可通过后医院管理平台,随机回访),统计分析测评表,提出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

10

满意率占5分(90%以上满意,第三方测评70%以上);意见建议梳理及整改占5分。


10、青年医务人员恪守医德规范,做到“五不”(不收红包、回扣,不接受服务对象的吃请,不顶撞病人,不搭车开药,不出责任事故)。

10

医疗事故主要或完全责任每一例扣5分,近两年超过2次或违反“五不”其他项,即失去评选省级号资格。


管 理 类(80分)

11、有明确的创建目标、管理制度,定期自查、总结;实施情况及纠偏情况记录清晰。

10

规划、计划占3分,措施占17分。


12、集体负责人善于问计离问题最近的一线工作人员,尤其年轻人,每年进行金点子征集活动,并充分授权,创造机会让建议人实施,推进合作式管理。

10

酌情给分。


13、管理创新:运用“品管圈”、“精益管理”、“5S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等适用的管理理论或工具来提升管理水平。

10

酌情给分。


14、创建集体职工数量应足额,避免人手紧张影响服务质量。如护士床位比符合医院等级评审规定。

10

酌情给分。


15、实施电子台账。创建动态及时上传单位网站中的部门网页,及时宣传,资源共享。

15

电子台帐5分,网页占110分。


16、在单位制度框架内,省级号创建与科室(部门)评级、评优挂钩或奖金系数倾斜。

10

酌情给分。


17、落实省“号、手”活动组委会年度重点工作,以求合力。确保号长每月至少半天时间用于创建中的事务性工作。

15

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占5分;号长时间情况占10分。


人 才 类(95分)

18、制定培养青年人才或岗位能手的规划、计划、措施。建立竞争性择优外派学习培训制度。

10

培养规划、计划、措施占3分;落实情况占5分。


19、创新机制,以效果为导向,助人自助。多样化、多途径集中资源搭建人才梯队。

10

酌情给分。


20、加强“三基三产”训练,青年职工年培训率≥15%,对青年业务水平的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技术操作合格率达100%。

10

酌情给分。


2140岁以下青年业务学习主讲、分享、交流大于1//年。

10

本集体内的占4分;所在单位及以上层面加2//次。


2235周岁以下青年外派全国(省)重点学科学习至少1人且累计1年期(含护理,累计)。

10

每人每年计2分,国家级重点或出国培养两倍计入,取近两年平均。已是重点学科按级别类推。


23、建立外派人员学习培训的分享机制,及时普及所学技术,并能引入进修学习方的管理经验,保持顺畅的日常联系。

10

酌情给分。


24、外派学习奖金收入按原来水平发放。

10

支持力度3分,奖金占7分。


25、经常性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号手联动。

10

省级青年岗位能手加5/人,市级岗位能手加3/人,院级岗位能手加2/人(近五年为期)。


26、探索建立适合岗位、适合青年人的学习模型,引入学习型组织建设、知识创新的SECI螺旋等,提高学习成效,避免形式化。

10

酌情给分。


27、支持青年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让青年参与教学、科研,学术气氛浓厚。

5

酌情给分。


业绩类(60分)

2835周岁以下青年撰写并发表在市地级以上刊物上的论文,每年人均0.3篇以上。

10

人均0.2-0.35分,人均0.2以下不得分(要求第一或第二作者,同篇文章不能重复计算)。


29、列入重点学科。

10

国家重点学科(10分);省重点(7分);市重点(5分)。


30、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综合指标或技术指标增长显著(单位中走在前列)。

10

酌情给分。


31、青年文明号工作出经验、出典型,具有全省推广意义。

15

经验典型上挂厅网站3/条。


32、创建以来,35岁以下青年(或集体)在业务或精神文明领域的各种荣誉。

15

省级加5分,市级3分,单位级2分。


文化类(75分)

33、集体创建氛围和谐醒目,软装饰体现科室文化。

10

酌情给分。


34、关爱创建集体成员,服务成员工作、学习、生活,并能根据岗位情况,采取人性化措施,营造“小家”氛围。

10

酌情给分。


35、结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授人以渔。

15

接受县级或以下医疗卫生单位进修生,按每人每年5分计入;送技术每次3分;专业指导录像上传网站,每课时2分;实习生不计分。


36、在本集体的网页上分享学习课件或工作经验教训、心得、论文。

10

原创每次1分,非原创对折计分。


37、扶贫、助学、助医,志愿服务等。

10

酌情给分。


38、公众核心媒体报道本集体及其成员先进事迹。

20

国家级10/篇,省级媒体5/篇,地市级3/篇(近两年),业内媒体对折计分。


一票否决

1、年度出现责任事故>2次(管理部门在册);

2、组委会办公室年度接到投诉电话>3次(经

核实,存在主观因素)。




备注:

1、本细则适用卫生系统医疗单位中的窗口服务类集体,其他类型集体可根据“五个一流”的创建目标,在参照原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创建工作;

2、本细则采用积分制,加满分值为止。在省级号竞标之前,需递交自评分;

3、在细则实施过程中接受各创建集体的修订意见,如意见被采纳,每条加2分;

4、每轮评选积分前5名的集体及竞标中规定的“授权集体”具备下一轮国家号竞争资格,其他集体间隔一轮以上。

 

 

 

 

附件2:             考评内容部分项目说明

 

第7项:学习酒店业“金钥匙”服务,根据岗位特点和现有条件,优化流程,推出可操作性满意加惊喜的服务。无论个人或组织,横向纵向比较都要创先争优。省级号考评鼓励优秀的,更鼓励进步快的;

第9项:按顾客忠诚理论,能提意见的都是可以挽留的顾客。按餐饮业的1=17的传播公式,1位满意的顾客会吸引8位潜在的顾客,1位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17个人的光顾意愿;

第12项:德国领导力学院第一任领导人赫恩教授创造了哈尔茨堡模式,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根本的是人,即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二者合作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在《退出、声音和忠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一书中认为,组织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组织成员的忠诚,保持忠诚有两种途径:一是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精进;

第13项:台州医院急诊科(国家号)、浙一医院西药房(省级号)实践效果较好;

第14项:青年文明号集体担负起试点、输送人才的责任,人员配备要足额,甚至适当溢员;

第16项:广东省中医院将创建青年文明号纳入科室等级评审(评优)的指标之一,评上各级青年文明号奖金系数不同程度倾斜;

第19项:人才梯队建设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其内在规律。助人自助是蒙台梭利教育法。

第22项:浙商精神一个内涵就是紧跟业内最好企业,不断解剖它,学习应用其成功之道。省级青年文明号也要瞄准本专业省内最好单位,甚至全国重点学科,知道差距是进步的开始;

第24项:选派外出进修应该是单位给优秀职工的福利。年青人群中学习机会、事业前景、工作氛围等非物质激励效果更有效。


联系方式
  • 妇院微信

  • 妇院微博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