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口腔科曾接诊一因牙龈出血肿胀影响进食的孕妇,口腔检查后诊断为妊娠期龈瘤。该孕妇孕7个月,否认口腔疾病史,予积极治疗后行龈瘤切除并指导口腔卫生保健,术后症状改善,近日已足月分娩。
妊娠期由于高水平雌孕激素引起牙龈增生形成龈瘤,雌激素还可增加牙龈对菌斑的反应,加重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易出血,严重者出现牙龈肿痛、张口困难甚至发热。在我国,育龄期妇女妊娠性牙龈炎和妊娠期龈瘤较常见;牙周病也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口腔疾患之一。但往往不够重视。目前一些国内外研究资料和动物试验研究表明牙周病和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存在相关性。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多数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引起。是一种以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和组织破坏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牙周组织作为炎症介质的贮存库,细菌及其产物促进牙周组织中免疫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肿瘤坏死因子等释放,前列腺素是分娩发动的最重要刺激源,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牙周炎时牙周袋上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刷牙时细菌本身及细菌产物可直接侵入引起轻度的菌血症,细菌毒素进入循环系统而扩散。同时孕妇免疫力下降,给致病菌在生殖道定植创造了条件,国外有学者在一早产孕妇羊水中找到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该细菌是口腔中特殊的与牙周炎相关的细菌。由此认为引起绒毛膜羊膜炎的感染源不是阴道,而是母体或其性伴侣的口腔。
孕妇要注意口腔卫生,仔细刷牙,勤漱口,多休息,防疲劳。牙科医生建议,对于准备怀孕的妇女来说,在怀孕之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口腔检查,以免孕后的口腔疾病增加孕期并发症影响母儿健康。对于孕前未行口腔检查的孕妇,孕期仍有必要进行口腔检查,特别是已有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的孕妇应积极治疗以免出现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国外已有学者研究发现接受牙周治疗的孕妇发生早产的危险远低于未治疗者。孕期牙周病要待产后才能治疗的观点要摒弃,为减少早产等并发症的发生孕期需积极治疗口腔疾患。
梁峰冰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