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从2010年开始,增设复发性流产门诊。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坐诊专家:周坚红主任医师、柴芸副主任医师。
一、什么是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 次或3 次以上自然流产。其发生率大约为1%。
二、发生复发性流产的原因
1、染色体异常 包括胚胎染色体异常和夫妇染色体异常。46 %~54 %的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流产发生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越高, 在早期流产中为53 % , 晚期流产为36 %。习惯性流产者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3. 2%。
2、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 (1)子宫畸形 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子宫纵隔等可影响子宫血供和宫腔内环境,造成流产。(2)Asherman 综合征 由宫腔创伤(如刮宫过深) 、感染或胎盘残留等引起的宫腔粘连和纤维化等可影响胚胎种植,导致习惯性流产。(3)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机能不全在解剖上表现为宫颈管过短或宫颈内口松弛,是导致晚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如子宫肿瘤可影响子宫内环境,也可导致习惯性流产。
3、母体内分泌失调 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催乳素血症、 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卵泡质量,或影响着床及直接致畸等导致习惯性流产。
4、生殖道感染 细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及人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均可导致流产。
5、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型习惯性流产主要与三种疾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及其相关的三种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 有关。
6、原因不明(同种免疫因素) 。现代生殖免疫学认为, 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过程,孕妇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从而对宫内胚胎移植物表现出免疫耐受,而不发生排斥反应,使妊娠得以继续。如果出现免疫耐受状态失衡,胚胎可遭受母体的免疫打击而被排斥。
三、对复发性流产原因的筛查
病因筛查中,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和常规妇科检查外,还应做以下项目的实验室检查。
1、染色体核型分析 包括夫妇外周血及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2、对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有无异常的检查: 先天性发育异常、后天因素如子宫肌瘤等造成的宫腔结构异常、 宫颈机能不全的检查
3、内分泌检查 于子宫内膜增生期早期和黄体中期行全套性激素检查。此外,还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及血糖测定。
4、感染因素筛查 主要包括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的检查。
5、自身抗体检查 主要包括抗磷脂抗体、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抗核抗体,其中抗磷脂抗体至少检查3次,每次间隔6 周,结果2 次或2 次以上阳性者才能确诊。
6、与同种免疫相关的特殊免疫学检查 对于经上述前5 种病因筛查均未发现异常的病例,即临床认定“原因不明”的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女方体内是否存在封闭抗体,以便指导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检测封闭抗体的方法是微量抗丈夫淋巴细胞毒试验。
四、治 疗
1、染色体异常 胚胎染色体异常 若每次流产均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所致,表明流产的病因与配子的质量有关。男方精子畸形率过高者建议到男科治疗,久治不愈者可行供者人工授精。高龄女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多为三体,且多次治疗失败可考虑做赠卵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术。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 男方染色体异常可做供者人工授精,女方染色体异常可作赠卵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
2、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 主要矫正结构如子宫异常则对子宫纵隔者可行纵隔切除术。子宫粘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做肌瘤切除术,壁间肌瘤可作经腹肌瘤挖出术。宫腔粘连可在宫腔镜下做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3 个月。宫颈机能不全 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常用方法。
3、内分泌异常 主要对因治疗如黄体功能不全 主要采用孕激素补充疗法。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等,均宜在孕前进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并于孕早期加用孕激素。
4、感染因素 孕前应根据不同的感染原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5、自身免疫型 自身免疫型习惯性流产的治疗主要采用阿司匹林、肝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6、不明原因(同种免疫因素) 其治疗主要采用免疫刺激,即主动免疫治疗。
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容易复发,实际上是一种难以治愈的不育症,给渴望孩子的夫妇带来莫大的失望和遗憾。近十年来,随着免疫学的进展, 该病的病因筛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发展。但是诊治的过程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及精力,经济费用较高。治疗效果需要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提高。
复发性流产特色门诊为复发性流产患者提供有关咨询、病因筛查及针对性治疗。
专家名片:
周坚红:
门急诊科副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88年8月毕业于原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一直在本院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掌握妇产科的理论与手术技能,能解决妇产科疑难病症,善于学习本领域国内外最新进展,尤其在普通妇科、微创手术、反复流产的诊治、更年期激素替代及女性泌尿妇科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2006年6月获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多次赴美国及澳大利亚进修和学术访问。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论文6篇及国家一级期刊数篇;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数项,并参与多部妇产科专著编写。曾多次获得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
柴芸: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