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全方位,合作实质性---宁波市张明华副市长针对浙医妇院托管工作作出批示
作者:浙医妇院外联部信息来源:医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14/09/05 15:32:0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托管宁海县妇保院注重模式转变,力求取得实效,10个月以来宁海分院在医、教、研、医院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宁波市张明华副市长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作出批示:托管要全方位,合作要实质性。宁海县的模式实效明显,值得推广和借鉴,请市医改办予以总结。
一、实施省级专家团队常驻模式,探索合作办医提升县级医疗技术水平。由医院派驻宁海的11名专家常驻宁海县妇幼保健院,他们停止在总院的专家门诊和手术,一心一意,以宁海妇保院科主任等身份,以宁海妇保院为主要工作场所,以“下沉式”扶助,因地制宜解决当地医疗难题,帮助提高当地管理水平,运行10个月来,宁海妇保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再生育联合门诊、围产新生儿门诊等一批联合特色门诊相继开设;“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年轻女性乳癌保乳根治术等多项技术实现零突破;重大疾病、重危病人转出率明显下降,群众本地就医意愿明显增强,今年1—6月分院医保病人出院人次为622例,同比增加64.55%。
二、实行省县同质化管理模式,引入先进理念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质量。借助总院的管理服务优势,宁海分院创新实行省县两院同质化管理,大力开展医疗工作模式改革,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展专科交叉整合,实行“一站式”诊疗。整合现有资源,成立妇科微创中心、儿科哮喘性疾病诊治中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中心等“八个疾病诊治中心”,以专科化、一站式的医疗服务,第一时间为患者制定专业化、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获群众好评。同时创新构建多科联合诊疗新平台(MDT),对特殊问题开展多专科联合诊疗。如针对国家“单独二胎”政策,在国内率先开设“再生育咨询门诊”,组织了产科、妇科、生殖内分泌科、内科等进行联合诊疗。二是优化就诊服务流程,实行“一体化”服务。如实施产科一体化管理,改变原来产科门诊和住院完全分离的管理方式,实行产科门诊病房一体化、产前产后一体化。该模式下,同一组医生负责孕妇从妊娠晚期到住院分娩、出院休养的整个流程,实行“一条龙”服务,各环节真正“无缝衔接”,对孕妇尤其是高危孕产妇的医疗安全是一个有力保障。同时开设围产新生儿科,由儿科医生蹲点产房,大大缩短新生儿窒息抢救时间,有力保障新生儿安全。
三、推行双向人才交流模式,强化“传、帮、带”提升县级医疗服务队伍素质。一是强化培训,分批次选派医务人员赴总院进修培训。二是开展业务指导。11名常驻专家从手术操作、英文综述阅读、科研论文读书报告撰写、医患沟通等多方面指导分院医务人员,并每月定期开展全院集中学习,每周二、四中午开展专科小讲座等。此外,除常驻专家外,由总院每月定期派遣产科、超声科等专家,开展短期坐诊和业务指导。目前,总院专家已累计组织疑难病例讨论20次,主任带班查房69次,组织业务学习110余次(包括医技)、手术带教600余次、手术示教13次、门诊带教445次,涉及病例9500余例。三是加强科研帮扶与指导。积极开展省级科研课题的申报,提高分院的整体科研能力。今年上半年宁海分院厅局级课题实现零的突破,成功获得省卫生科技和省中管局课题4项、宁波市课题2项,获省级继教项目1项,国内一级期刊发表论文2篇。
四、建立健康保健服务模式,传播健康理念提升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疾病防治能力。一是大力传播新健康理念。创新开展“宁海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千百十工程”,即在3年内,举办1000场健康宣教,开展 100场妇女儿童防病治病适宜技术推广,与全县10个区域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立网络健康档案。截至7月底,专家团队已在西店镇、县水务集团、县桃源中学、县怡惠社区等18个乡镇,60个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各类讲座等91次,院内两校(孕妇及育儿学校)开课190次,惠及群众17000余人,并培训带动基层医务人员共同为基层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普通妇科疾病诊疗2200余人次。二是在国内首创“轻型门诊”。积极探索从“实验室医学”向“人文医学”回归,开设“轻型门诊”,解答群众疑惑,提升群众对疾病的自我防治能力。截止7月底专家下基层开设轻型门诊56次,诊疗群众1000余人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