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审核专家组来到浙大妇院,对妇产科学本科教学作现场评估。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领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相关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院相关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浙大妇院党政领导及临床科室、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评估审核汇报。
评估汇报会由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吴弘萍主持,他对评估审核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他表示,这是专家组对妇产科学院(浙大妇院)教学工作的重视和信任。专家为浙大妇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把脉、诊断,是提升本科教学工作的一次难得的契机。我们会后一定会针对妇产科学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不足,以及专家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整改,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努力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好我们这一站或一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医学院、一流妇产科学院建设尽职尽责。
浙大妇院院长吕卫国汇报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院(浙大妇院)本科教学工作。吕卫国院长从“学院概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问题举措”四个方面对妇产科学本科教学作了专题汇报。
吕卫国院长表示,浙江大学坚持卓越思维,立足浙大传统和特色,矢志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坚持整体思维,统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和培养方式,探索四“全”、两“特”、一“支撑”的浙大方案。浙江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院是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8年成立的,实行院院结合的体制。学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妇产科学院,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学院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领导下履行妇产科学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主体职能,实现科教工作内涵式发展,在培养和造就卓越医学人才和“双一流”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来,妇产科学院(浙大妇院)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立体化教材建设为抓手,医教协同,推动《妇产科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除规划教材、数字教材、配套教材外,提供《妇产科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共享资源课程等数字化、富媒体的网络在线服务,开展了信息技术支持下同时异地协作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课堂讲授与网上自学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及时消化与随堂考试相匹配,为医学生妇产科学学习、培养和成才提供了立体化教学的成功样例。连续主编本学科/领域主流教材多部,引领学科/领域教学方向;大量本科教学工作,涵盖《妇产科学》专业教学与其它新兴课程教学;国内外师资队伍培训,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名青年骨干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妇幼健康技能竞赛一等奖和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教学论文和创新成果显现相当水准和国际化程度。
评估审核专家组在听取了吕卫国院长的汇报后,对妇产科学的本科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也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评估组专家还兴致勃勃地实地考察了妇产科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浙大国家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妇产科学院分中心,参观了综合技训考核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病房等;走访教育办公室和教育场所,深入妇科肿瘤科等病区,与教学管理人员、临床教学人员、医学生、留学生展开交流。
教育部专家组进驻浙江大学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浙江大学建设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本次本科教学评估主要围绕五个度展开,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二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四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对学校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专家组成员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审核。据介绍,浙江大学在一流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上,表现为四“全”、两“特”、一“支撑”的浙大方案。即:全人教育体系上,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全员育人模式上,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全过程教育生态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全方位教学体验上,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将竺可桢学院设为“特区”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田,积极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这一特色,坚持高水平的保障支撑。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