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妇院
团圆的样子丨新年遇上新生命,幸福满满,生机勃勃【潮新闻】
作者:信息来源:OA发布时间:2025/02/06 08:31:14

趁着年前难得的休息日,徐倩和老公带着两个娃上街购买新装、置办年货,尽可能满足所有需求。

“明天爸爸把你们送回老家,过完年就来接你们。”她小心翼翼地跟5岁大宝说。也许是习惯,也许是懂事,大宝没哭没闹,领着小宝继续挑选玩具。

无声的回应,反而让徐倩的愧疚加倍。

作为一名浙大妇院分娩室里的助产士,“没有节假日”“24小时待命”已经扎根在她的脑海里。

2025年是徐倩工作的第12个年头,也是除夕夜在岗的第八年。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迎接新生命是徐倩自己迎接新年独特的“仪式感”,生机勃勃,充满希望。


浙大妇院分娩室里的助产士徐倩


分娩室里的忙碌

让成就感拉满

地球上每分钟约有250个婴儿出生。

助产士的存在,就是让更多的孕妇享受幸福分娩。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徐倩成为了一名助产士,2013年毕业之后顺利加入了浙大妇院。

迎来送往,徐倩最大的感受就是“忙碌”。

“不像传统的助产士,一定要谨遵医嘱,现在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大家都是全能型选手。”徐倩说。


如今,助产士的工作也从室内走向了室外。很多新手妈妈在喂养方面“笨手笨脚”,助产士会有专业指导,甚至可以上门服务,增加新妈妈的信心,减少产后抑郁的出现。


8个除夕夜都在岗

踩点迎接新年宝宝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分娩室里365天的轮转,不分昼夜,不分节日。

“工作第一年,排班到了除夕夜,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确定的那一刻,心情还是很糟糕的。”徐倩说。为了弥补失落,父母特意从老家金华兰溪赶来,陪她吃了一顿年夜饭。

后来成了家,有了娃,徐倩越来越习惯于节假日里的工作节奏。

每次,她都会提前回一趟兰溪,将年三十的团圆饭提前,“妈妈会做好多吃的,让我们装满后备箱,所以整个春节,我们虽然单过,一点也没亏待自己,全是家的味道。”

她还记得去年除夕,从当天下午4点值班到凌晨12点。“我助产了七八名产妇,当时忙得都忘了时间。”

越到零点,分娩室里越像一个竞争“激烈”的战场。

为了迎接“新年宝宝”,产妇们非常“拼”,争先恐后地“踩点”,新年第一批出生的宝贝都会收到医院准备的小礼物。“所以在产妇的吵闹声、新生儿的啼哭声中,新年的钟声就这样错过了。”

不过,尽管再忙碌,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徐倩说,每年除夕夜,值班的小伙伴会组一个小型的“火锅局”,没有推杯换盏,只有满满的祝福,“速战速决”后又各自回到岗位。


她会抽空给老公发条信息,关心他“一个人的团圆饭吃了什么”,也会送上一句“新年快乐”的祝福。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孙美燕


联系方式
  • 妇院微信

  • 妇院微博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