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妇院
如今怀上双胞胎,悲剧会否再次上演?【今日早报】
作者:浙医妇院外联部信息来源:医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11/11/04 08:43:00

妈妈是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13岁大儿子肌肉已渐渐萎缩

如今怀上双胞胎,悲剧会否再次上演?

省妇保利用基因诊断技术,阻断相同命运的发生

  □通讯员 孙美燕

  本报记者 黄淼君

  昨天,40岁的张晓(化名)摸着肚子,心里无限憧憬。再过七个月左右,她就会成为一对健康双胞胎的妈妈了,再也不用经历目睹孩子逐渐走向死亡的痛苦过程。

  张晓,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携带者,这是一种通过性染色体遗传的疾病,如果是男孩子,会有50%的发病概率,如果是女孩子,有50%的基因携带者概率。

  她的第一个儿子就是一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这种疾病的结果就是肌肉衰退,走近死亡。

  “我们帮助她通过试管婴儿以及基因诊断的办法,‘定制’了一对健康宝宝。”昨天,成功帮助张晓摆脱困境的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以下简称省妇保)中心实验室主任金帆教授说。

大儿子肌肉渐渐萎缩

  虽然大儿子刚儿(化名)已经卧床无法行走,而且每天全身肌肉都处于一个逐渐衰退的过程中,张晓还是无法割舍对儿子的爱。

  提起刚儿,张晓很自责。张晓1996年结婚,两年后足月生下刚儿。看着刚儿一步步长大,从第一次翻身到第一次站立,每一个进步都让他们开心。直到1周岁时,张晓发现刚儿走路有些特别,不仅比别的孩子慢,腿也没有力气。

  一开始,家人以为是缺钙或者营养不良,便千方百计给孩子增加营养,但是没有大的改变。直到4岁,他们才感觉孩子可能出问题了。

  医院检查的结果让他们非常意外,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会让刚儿的四肢逐渐萎缩,直至完全瘫痪。如果孩子不并发其他疾病,可活到20岁左右,多数在30岁以前死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消耗性疾病。

  13年过去了,如今刚儿已经卧床不起,张晓每每看着儿子,就心如刀绞。

  2007年张晓再次怀孕,但是在怀孕5个月的时候,因为当地医院无法排除胎儿是否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不得不引产。

  这次怀孕经历让张晓非常低落。作为一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有没有办法改变下一代的命运呢?

基因诊断改变命运

  去年,张晓听说省妇保可以利用基因诊断技术,帮他实现愿望。

  基因诊断,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词语,许多研究表明不同人患上不同的疾病,和每个人的基因有很大关系,有的医院已经开出了基因门诊,可以通过抽血检查,发现一些可能致病的因素。

  省妇保则把基因诊断运用到了胚胎的筛选上,从而实现了另一个层面的基因治疗。

  今年8月30日,张晓住进省妇保生殖内分泌科,在体外获得胚胎后,金帆教授和他的同事叶英辉副研究员等,通过显微操作,从每个胚胎中获取1-2个卵裂球,进行单细胞遗传学分析。通过对获得的8个优质胚胎一一进行基因诊断,选出了5个不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的正常胚胎。

  9月5日,在张晓的要求下,医生将其中的2个胚胎移植到张晓子宫内。半个月后,证实怀孕。经超声检查,张晓怀的是双胞胎,目前胎儿发育情况良好。

  金教授介绍,植入前基因诊断技术利用染色体或基因筛选技术,在胚胎未放入子宫前进行遗传学分析,判断其是否正常,能否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新生命。那些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上有异常、携带有致病基因的胚胎,将被排除。像大家听说过的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家族遗传性疾病,都可以运用这个技术。

  目前,省妇保已经对近200对有高风险出生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夫妇,实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技术,妊娠率达34.1%。

 

原载《今日早报》2011年11月3日9版

联系方式
  • 妇院微信

  • 妇院微博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