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妇院
这里有最微弱的哭声,也有最坚强的生命【钱江晚报】
作者:信息来源:浙大妇院宣传中心发布时间:2019/05/24 10:00:00

时隔十年,钱报记者重访新生儿监护病房

这里有最微弱的哭声
也有最坚强的生命

本报记者 张冰清 谷伊宁 本报通讯员 孙美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吴明远说,一个人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发生在出生之时。

  有人顺利离开母体,伴随一声清脆响亮的哭声,独立建立起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接受全家人的欢迎;

  有人却呼吸急促、心跳杂乱,被匆匆送往新生儿监护病房,住进模拟母体环境的保温箱,来不及得到母亲的一个亲吻。

十年前,钱报记者探访了浙大妇院的新生儿监护病房。十年后,当初保温箱里的小不点已经长成少男少女,他们曾住过的“老家”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但早产儿微弱哭声中那份对生命的渴望,从未改变。

 

  早产儿数量增加

  新生儿监护室变大了

  “请问,新生儿监护病房怎么走?”“哪个新生儿监护病房?”

  我和医院志愿者之间的这段对话,道出了浙大妇院新生儿监护病房十年间最显著的变化:面积大了、床位多了、分区更细致了。

  稍后我从吴明远主任那了解到,以前新生儿监护病房只有一个,20张床位,所有早产儿都混在一起。现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分为普通病房、特别护理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病情由轻到重,分工明确。

  8:00,新生儿科的医生们准时开始查房。一名医生推着移动医疗查房车,调取出宝宝的档案信息。另一名医生熟练地把手伸进保温箱,摸一摸他小小的脑袋,检查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拉一拉他蜷曲的双腿,观察肌力是否正常。

  检查完毕后,医生直接在医疗查房车上输入当日医嘱,包括服用什么药,喂养多少母乳和营养液。

刘丹护士长说,十年前医生查房时带的是纸质的病历本,现在全都是电子化操作,护士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调取当日医嘱进行操作,方便又安全。

 

  有了爱心妈妈的捐赠

  早产儿都能喝上母乳

  新生儿监护病房门口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家长们拎着一个个保温包自觉排成一队。

  一个河南的奶奶打开保温包给我看,里面是儿媳妇在家挤好的母乳,奶瓶旁放着冰袋来保冷、保鲜,“我们给娃娃送吃的来啦。”为了让监护室里的孙女吃上新鲜母乳,她和老伴每天都准时来送奶。

  如果妈妈乳汁丰富,宝宝肠胃功能又比较健全,那他/她就能每天幸运地喝上母乳。但有些早产儿、高危婴儿的妈妈由于疾病和治疗等原因,无法提供母乳。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

  2016年,浙大妇院成立了省内首家人乳库,向全院早产儿妈妈收集捐赠母乳,供监护室的早产儿和危重婴儿使用。

正当其他护士忙着接收家长带来的母乳时,王华副护士长在母乳库房里处理一周的捐赠母乳。她把捐赠母乳从冷藏库取出、融化,然后混合在一起,最后杀菌、消毒。每一袋母乳上都贴着捐赠者的信息,确保每一份捐赠母乳都可追溯,保障母乳的安全性。

 

  一路小跑

  一分钟内送达监护病房

  我站在35号手术室外,透过玻璃窗紧盯着手术台上的产妇,紧张程度不亚于同样焦急等待的丈夫。

  14:05,一名手术室护士剪断宝宝的脐带,放到体重仪上一称,1830克。紧接着,她把宝宝放上转运车,推出了手术室。

  手术室和新生儿普通病房只隔一条走廊,我跟着医生一路小跑,路上只花了约20秒。到达后,等候多时的新生儿科医生马上给宝宝做简单的检查。

  宝宝的小胸脯艰难地起伏着,嘴里吐着泡泡,发出的哭声微弱无力。“他这个呼吸状况不行,赶紧转重症!”检查过后,医生发出了指示。

  一分钟不到,宝宝躺在了重症监护病房的抢救床上,周围围了一圈新生儿科医生。一个给他贴上一个猪鼻子一样的鼻贴,这是防止无创呼吸机挤压鼻子形成压疮;一个用极细的针头刺进他纤细的动脉,抽出0.5毫升动脉血;一个小心翼翼给他打留置针……

所有操作完成后,宝宝终于住进了保温箱里。这是他出生后第一个小卧室,他将在这里和医护人员一起接受人生第一场大考。

 

  

  这里有个亲子互动的秘密花园

  早产儿特别护理病房的隔壁有一间15平米左右的房间,里面摆放着6张躺椅。这不是医护人员的休息室,而是妈妈和宝宝亲密接触的秘密花园。

  14:30,我轻轻推开这个房间的门,里面光线昏暗,6位妈妈抱着各自的孩子躺在躺椅上,耳边是亲子间温柔的呢喃。

  李秋芳护士长告诉我,早产儿一出生就和爸爸妈妈分离,互相都很想念对方,所以医院在有限的空间里安排出一个房间,专门供父母和病情稳定的宝宝团聚。每周一到周五,妈妈可以申请;周末两天,开放给爸爸。

  杭州的王女士是第二次来见自己的二胎宝宝,她换上医院提供的浴袍,将儿子贴在胸前,母子俩的皮肤触碰在一起,互相感知对方的体温和心跳。

  这种方式叫做“袋鼠式护理”,它能帮早产儿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安全感,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详见《钱江晚报》2019年5月14日A2版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9-05/14/content_3767849.htm?div=-1

 

联系方式
  • 妇院微信

  • 妇院微博

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574号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ICP备05080900号-1
Copyright © 2016 Women'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